刺掌细身钩虾,新种

Maera spinimana   Ren
   

  9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描述 体躯较细长,强壮,光滑。头部略短于前两胸节长度之和,无额角,侧叶圆突,第2触角窝较浅,眼不清楚。胸部节光滑,底节板较宽和浅。第1、2腹节后腹角尖突,第3腹节后腹角尖,侧腹缘具锯齿。第4-6腹节较短。尾节裂刻几乎达基部,末端尖,两侧具小的缺刻,具2细短毛,每叶内外缘各具2毛。
两触角长度不等,第1触角相当于体长的2/3,第1-3柄节长度之比约为10:13:2,鞭约为柄长的1.5倍,30-32节,副鞭6节。第2触角较细短,第4、5柄节长度之比约为3:2,鞭短于柄,16节。
上唇前缘拱,两侧具细短毛。大颚切齿具5齿,动颚叶具小齿,刺排8刺,臼齿发达,研磨型;触须细长,第1节较短,无齿,第3节较第2节略细长,两节都具细长刚毛。下唇具内叶,外叶峰圆拱,具细短毛,侧角钝。小颚内板窄长,顶端具3或4羽状刚毛,外板顶端具9刺,触须2节,第2节较窄长,末端具小刺。第2小颚两叶较窄长,末端具长刚毛。颚足内板顶端不具舌状刺,外板前缘舌状刺窄长,触须4节,第4节末端具1刺。
第1腮足底节板几乎为方形,前末角稍突,不很尖,后腹角具2小齿,基节背腹缘都具长刚毛;座、长节较短,腕节卵圆,背腹缘都具刚毛排,掌节略短于腕节,卵圆形,掌缘无界限,具成排刚毛,背、腹缘都具长刚毛排;指节较短,腹缘具小刺。第2腮足外形与第1腮足者相似,但较强壮,底节板较宽阔,后腹角具3小齿,基节较强壮,座节、长节较短,腕节呈窄三角形,略短于掌节,背、腹缘都具长刚毛丛,掌节长卵圆形,长为宽的2.5倍,背腹缘都具长刚毛排,掌缘无界限,但在掌缘处具1排4或5长刺和几个细短刺,指节爪状。
第3、4步足细长,底节板较宽而浅,基节较长,腕节短于掌、指节结合,腹缘具刚毛,掌节腹缘具较浓密的细长刚毛对;指节细长,爪状,末端具2短毛。第5-7步足细长,逐渐加长,基节稍宽,基部略宽于末部,前缘具小刺,后缘呈锯齿状,座节较短,长节与腕节细长,具小刺,腕节短于掌、指节长度之和,指节细长,爪状,末端具2细毛。
第1尾肢柄长于两分肢,具1侧缘刺和1末侧缘强刺,背缘具两排缘刺,两分肢几乎等长,具缘刺和末端刺。第2尾肢略短,柄较短,具缘刺,两分肢几乎等长,具缘刺和末端刺。第3尾肢柄短,两分肢几乎呈披针形,外肢稍短。
雌体和雄体外形相似,但雌体的触角略细。两腮足相似。
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 新种的第2腮足掌缘很斜,与Maera othonis(Milne-Edwards)相似,但新种无眼,第5-7步足基节较窄等与其区别明显。新种无眼,第5-7步足基节狭窄与M. loveni(Bruzelius)相似(Sars,1895),但新种第2腮足的掌节窄狭,无掌角,第3尾肢两分肢不很窄长等与之区别。新种的外形与M. schmidtii Stephensen 非常接近(Ruffo,1982),主要区别在于:①无眼,头侧叶较窄而圆突;②第1底节板前腹角不为尖和延长;③第3腹节后腹角末侧缘呈弱锯齿状,不呈光滑状;④雌、雄体第1、2腮足彼此相似,并雄体第2腮足腕节较窄长,掌缘具掌缘刺4或5个:⑤尾节末端无明显缺刻,不具末端强刺。

标本信息

正模标本 2000-CA-045(V545A-17)。1♀,体长9.5mm,采自东海(St.11-1,30°15′N,123°00′E),水深63m,底质砂质泥,1976.Ⅸ.10。采集者:唐质灿。
副模标本 2000-CA-046 (V545A-17)。1♂,体长9.0mm(解剖作图);2♀♀,体长分别为7.5mm和7.0mm。同正模标本。

其它信息

词源 新种是根据第2腮足掌缘具有长刺而命名的。